【經濟日報╱林佳慧】
圖/經濟日報提供

隨著社群平台與智慧型終端普及,消費者邊看電視、邊透過智慧型手機、平板於Twitter、Facebook等平台進行討論等行為愈趨頻繁,近年來眾多專為電視節目設計的Social TV App,如GetGlue、IntoNow、Zeebox等紛紛出現,提供多樣化社群電視應用;付費電視產業也逐漸認同Social TV App的價值與商業模式,使社群電視服務產業鏈逐漸成型。

隨社群平台與智慧型終端普及,消費者邊看電視、邊透過智慧型手機、平板於Twitter、Facebook等平台進行討論等行為愈趨頻繁,近年來眾多專為電視節目設計的Social TV App,如GetGlue、IntoNow、Zeebox等紛紛出現。 (本報系資料庫)
社群電視隱藏的廣告商機,近年來引來付費電視業者關注。根據資策會MIC研究指出,2012年全球電視機產品具聯網功能的滲透率僅約三成,遠不及智慧行動終端,且原生於電視內建Social App社群應用仍偏少。

個人化手機、平板等終端出現,使業者在推動社群電視應用服務時,以智慧型手機、平板等「Second-Screen(第二螢)」終端為主流發展模式。此應用涉及跨終端訊息互通與整合,TV即時電視內容需可同步於行動終端運行,最簡單滲透各式終端平台是透過iOS、Android App應用程式,因此也快速推升行動終端上Social TV App數量。

傳統社群平台積極發展Social TV專屬功能,也促使應用軟體開發商投入Social TV、Second-Screen App開發;而既有電視影音推薦、評論App也尋求轉型機會,各大型頻道內容商紛紛發展專屬社群應用,帶動Social TV App快速蓬勃發展。

截至2012年底,專為Social TV應用開發之App數量已達150個,TV Apps朝向Multi-Function多功能整合演變,逐漸加入「check-in」打卡、即時投票、相關資訊連結、互動廣告等功能。

付費電視營運商旗下擁有眾多頻道,而各頻道內容與忠實觀眾群各異,為快速發展Social TV服務,多半採取併購或策略聯盟的方式與Social TV App合作;而Second-Screen App業者與營運商合作,直接存取頻道商、營運商電子節目表單,用戶可於單一App中快速查閱各頻道內容、社群討論熱度,以及眾多互動廣告內容,促使Zeebox等業者發展成為跨頻道、跨內容社群共通平台。

內容、頻道商、付費電視業者及廣告主逐漸認同Social TV Apps帶來的價值,也使Social TV App商業模式逐漸成型。Social TV App主要營收來源包含三大類:一、與廣告主或內容頻道商合作,配合電視頻道內容或廣告內容,客製化專屬Second- Screen互動活動,擴大頻道內容與廣告效益。

二、與付費電視營運商合作,導入社群討論平台,提供社群平台軟硬體整合、維護服務等,收取平台授權費用等。

三、隨著各社群平台快速擴展,並獨立發展各自API,有助吸引第三方應用軟體服務商加入,發展多元化服務,Social TV Apps業者也可收取API授權費用,創造穩定營收來源。

2012年Twitter與Nielsen策略聯盟,預計在2013年秋天推出「Nielsen Twitter TV Rating」。2013年2月,Twitter以9,000萬美元收購社群數據分析新創公司Bluefin Labs ,創下Twitter有史以來最高金額收購案。

過去業界著重如何將Facebook、Twitter等功能同時於電視螢幕中呈現,引發出如何在電視螢幕中輸入文字、提供用戶個人隱私保護等議題。隨智慧機、平版電腦等普及,消費者會邊看電視、邊使用個人手機、平板與他人線上討論與分享,也帶動眾多新創Social TV App於Second-Screen平台快速崛起。

Social TV App發展至今,服務價值逐漸為內容頻道商、付費電視業者以及廣告商重視,各領域業者也將社群電視服務與專業領域結合,如內容製作、頻道商整合節目製播與行銷資源,發展互動社群電視內容,可提高觀眾節目涉入程度。

廣告主則可與社群應用業者合作,更精準計算廣告效益;付費電視營運商可藉由社群應用創造用戶群聚效應、提高用戶黏著度。隨Social TV App商業模式愈趨清晰,近期也引發眾多業者積極併購Social TV App業者,Social TV App併購潮也象徵社群電視應用服務未來將快速起飛。

圖/經濟日報提供

(作者是資策會MIC執行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)

★更多內容在「HTC的3C購物中心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TC開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